韓國總統李明博在擔任現代建設集團CEO時,每當有新職員就職都會親自給他們講話,他說:“不要首先判斷這份工作是不是適合你,而是要改變性格去適應工作。”有剛剛從大學畢業、鋒芒畢露的年輕人立刻遞上紙條質疑說:“這不是要改變身體去適應床嗎?”
李明博回答說:“你說得很對,這是一種非科學的思維方式,但對成功來說卻是非常實用有效的方法。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能貼出這樣的招聘廣告:這里給你準備了與你性格完全相符的工作,請到這里來吧!上班族的壓力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來自因工作而發生摩擦的人。如果一個職員無法得到頂頭上司的認可,那他就成不了最后的勝者。希望遇上一個總是肯定自己、引導自己的上司,這種想法簡直是不現實的,甚至是愚蠢的。因為世界上與你合不來的上司永遠多于讓你如意的上司。跟現在的上司不和,覺得‘這個樣子沒法再干下去了’,就提出辭職,再去別的公司,你能保證那里就沒有這個樣子的甚至更糟糕的上司嗎?性格不適應就要改變性格,這句話在什么時候都適用。希望并等待更換對方,或想說服對方,是達不到好的預期效果的。只有做一個具有改變自己性格的有能力的人,你才能克服任何阻礙。”最后,李明博又意味深長地說:“如果將對方看成固定不變的物體,這時能動的就只有自己了,結果是你自己成為了主人。”
李明博小時候家境貧寒,難以想像的貧困生活以及經常遭遇的歧視的眼光,使他的性格比任何人都內向、害羞,有著強烈的自閉傾向。但從上中學開始,他就嘗試著改變自己,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出任學生會會長,領導學生運動,投身企業后敢于提出問題,通過不斷努力,使自己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這些經歷使李明博堅信,性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連性格都可以改變,還有什么不能改變的呢?李明博在他的自傳《絕非神話》中寫道,許多事情是在行與不行的想法之間徘徊的,認為不行的人,腦海里只充滿了不行的可能性和理由;而認為行的人,即使只存在1%的可能性,也會抓住這個希望不放。即使沒有這1%的可能性,哪怕是100%要失敗的事,面對它的人也會從中獲得經驗,而如果沒有努力過的人什么也留不下。
正是具有了這種積極的挑戰意識,李明博從沒有休過公休日,每天工作都在18個小時以上,相當于別人的兩倍,這使他在24歲參加工作,29歲當選理事,36歲就任社長,成為現代集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領導人。他也成為韓國少有的僅憑拿薪水成為億萬富翁的人,被譽為“工薪族的神話”。
生活中聽到最多的總是抱怨,工作太累,工資太少,同事妒賢嫉能,上司頑固不化,每一個理由其實都是在為自己的平庸做注腳。破解這一困境的根本方法,就在于打破思維方式的單向性。“如果不能改變事實,就改變看法吧。”學會站在問題的另一面進行思考,人生的境界就會豁然開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