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與舌咽神經痛,都是現代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療效特別良好的常見病。大同現代腦科醫院成立一年,共有5例面肌痙攣和21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分別接受了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的血管顯微外科式減壓術(也稱微血管減壓術),立即收到了徹底治愈的治療效果。可是在采集這些患者病史的時侯,卻發現在他們就醫或治療的程序或過程中都充滿了艱辛而曲折的“故事”。他們以前對“微血管減壓術”這一現代最好的治療方法不是“不知道”就是因恐懼“開顱有生命危險”而耽誤或延誤了正確治療,說明了眾多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患者還仍然處于治療誤區的“水深火熱”之中。為了讓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患者能夠早期或及時獲得無感覺和運動障礙性并發癥的優良治愈效果,少走就醫彎路,擺脫舊式就醫觀念的束縛,有必要剖析如下幾例患者的復雜就醫經歷。
1. 面肌痙攣病例
病例1:張某,男,52歲,汽車司機,家住大同市區柳航里。左眼瞼和面部不自主抽搐近一年,因頻繁發生“功能性盲”而嚴重影響駕車工作,并且還出現了“恐懼社交” 的心理障礙。剛發病不久曾找過李小勇教授,當時一聽說只有“開顱”手術才能治好,心里擔心了起來。老百姓一聽“開顱”都認為“有生命危險”,甚至又閃現過“醫生要開顱賺大錢”的想法。聽朋友和患友介紹,便改變主意先找了大同市著名醫院的一位著名中醫醫生,口服中藥和針灸治療了半年時間,但是沒有任何效果。以后又改到另一大醫院就診,和很多患者一同定期拼湊一只“肉毒素”進行定期面部“肉毒素注射”治療,需要反復多次的“注射”才有效果,而且還不能達到徹底根本治愈的目的。可是最近一個月來,病情不僅沒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又有明顯的加重,抽搐幅度和頻率顯著加大增多,內心十分煩惱。
近一年內,患者經常到大同現代腦科醫院關注李小勇教授治療面肌痙攣患者的“動向”,親眼看到好幾位患者術后都獲得了徹底治療痊愈的效果,并沒有發現傳說的那些危險,再次耐下心來傾聽并徹底理解了李小勇教授解釋“面肌痙攣顯微手術具有顯著有效性和完全安全性”的道理。在2010年8月22日,患者放心地接受了顯微神經外科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面肌痙攣得到了預料性的治愈效果,手術后第二天就達到了面部異常抽動徹底消失的效果,8天后順利出院,長期困擾的心病也終于落了地。
病例2:李某,女,50歲,大同市靈丘縣人。右面部不自主抽搐二年余,還伴有睡眠中不停止抽搐的少見表現,因此長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十分痛苦。也曾長期接受過口服中藥和中醫針灸的治療,為此還用去了相當大的治療費用,同樣還是沒有任何程度的治療效果。半年前曾有一位親戚介紹,到大同現代腦科醫院向李小勇教授打探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一聽到要開顱手術治療,便也走到了口服中藥和中醫針灸治療的路上。后來,患者在大同現代腦科醫院護理一位腦瘤手術的親戚時,親眼看到了兩位比自己還嚴重的面肌痙攣患者手術后得到完全治愈的療效,便下定了手術治療的決心。2010年8月26日接受了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術后面肌痙攣的抽搐徹底消失了,此后正常睡眠也恢復了,自己和家人均有說不出的喜悅,逢人便說:“李小勇教授的手術技術就是好,早手術就不用受那份罪了”。
2. 面肌痙攣患者就醫的誤區
面肌痙攣的中藥和針灸治療,可能比世界先進國家有更為悠久的歷史,所以在中國一般民眾心里已經形成了“只能針灸治療”的深刻烙印。但是隨著科學的進步,現在證明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是面肌痙攣的唯一治愈性方法,因為面肌痙攣的病因是顱內面神經的節段受到顱內“微小血管”壓迫所致 。美國的神經外科醫生Jannetta于1975 年報道了利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技術連續治愈了31例面肌痙攣的患者,以后這一技術傳遍世界,治愈率不斷提高,手術并發癥不斷降低;現在因為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提高,這一手術已經成為十分安全的治療方法,過去相傳的“開顱危險”幾乎并不存在了。但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在有熟練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和大量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經驗的醫生治療下,才能獲得可靠的治療效果,大同現代腦科醫院首席神經外科專家李小勇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可托付的”面神經微血管減壓“微創手術”的優秀醫生。
目前不少患者因為恐懼開顱手術,或因年齡過大、多種嚴重疾病影響手術而采用了肉毒素面部局部注射治療,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這不適應于廣大的面肌痙攣患者,因為這種治療并不是根治性的。面部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療,一般由非手術科室的內科醫生進行,需要注射3-5天才能看到面部停止抽搐的療效,但是這種療效只能維持3-6個月,因此每個患者每年需要注射2-3次。最近發現,不少患者因為數年長期面部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療,發生了面部肌肉“廢用性”的肌肉攣縮,即使之后再通過開顱手術治療,也遺留下了永遠不可消失的面肌癱瘓后遺癥,值得重視。這為更多患者提出了警示:如果有可能,還是應該盡早選擇現代最好療效的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
3. 三叉神經痛病例
患者:李某,女,73歲,大同市城區東油店巷人,具有右側面部不斷加劇性疼痛十余年的病史。12年前(即1998年)剛發病時,就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口服卡馬西平藥物治療,疼痛尚可部分緩解。但是一年后(即1999年),因為口服卡馬西平的效果逐漸變差,便在我市某大醫院接受了三叉神經封閉手術治療,當時疼痛得到了緩解,但手術側的面部卻遺留下了感覺明顯減退的并發癥。又是大約半年之后(即約2000年),患者又出現面部疼痛的復發癥狀,當時根據傳說,就奔向了河南省開封市一家“三叉神經痛特色治療醫院”,接受了“三叉神經第一支周圍支抽出術”的手術治療,可是這次手術不僅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反而在面部眼眶部留下了“毀容”的第一個刀痕。2007年在張家口市某醫院又接受了“三叉神經第二支切斷術”,這次仍然沒有獲得有效緩解三叉神經痛的效果,又在手術側眼下方的面部留下了第二個“毀容”的刀痕。
該患者因為長期無緩解的面部三叉神經痛而四處求醫,度日如年地在痛苦中煎熬,常年休息不好引起了血壓增高和腦梗塞疾病,惡性循環。2010年初,患者又在一神經科十分著名的北京三級甲等醫院的著名疼痛科,向一著名疼痛科專家尋求治療,但是該專家考慮到病人年齡過大,又合并高血壓及腦梗塞,手術風險大,拒絕了手術治療的請求。患者求醫12年整,痛苦日漸加重,近乎絕望。
患者的一個女兒在大同市里工作,一直很關心父親的病情,今年8月,她聽一位同事說,他叔叔前不久在大同現代腦科醫院找李小勇教授做過三叉神經痛微創開顱手術,效果非常好。在對現代腦科醫院做了一些了解之后,毅然帶父親來找首席神經外科專家李小勇教授。李教授詳細了解了患者病情,并做了細致的檢查,認為患者雖然年齡大,并發癥嚴重,但只要充分準備,術中小心操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完全可以采用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在完善術前準備情況下,李教授親自為患者行了微創開顱的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術后患者面部疼痛徹底被治愈,十余年的劇烈疼痛癥狀徹底解除。患者及家屬表示萬分的感激,同時對自己走過的彎路感慨萬千:“早知開顱就能治愈,就不用受這十幾年的罪,白花冤枉錢了。”
4. 三叉神經痛患者就醫的誤區
三叉神經痛的中藥和針灸治療,在中國也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可能早于世界先進國家,因此在中國一般民眾心中也已經形成了“針灸治療”的深刻烙印。但是現代科學發現,三叉神經受到顱內微小血管壓迫是三叉神經痛的絕大多數病因,僅有1%以下的病因在腦內。因為在面部進行針灸并不能去除血管壓迫三叉神經的病因,所以這就是針灸對三叉神經痛治療基本無效、或基本沒有持久性療效的原因。
卡馬西平等多種抗癲癇的現代降低神經興奮性的藥物,對三叉神經痛具有一定的減輕疼痛的效果,但是只是對初期患者或三叉神經輕度受壓者有效。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一方面對這些降低神經興奮性的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另一方面隨著老年顱內血管必然延長改變而使三叉神經受壓程度加重,卡馬西平等藥物療效越來越差,甚至因為患者對這些藥物具有敏感的頭昏、不適等副作用,不得不尋求手術治療。
在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治療方面,現在存在著先采用三叉神經封閉或顱外部分切斷性手術治療,然后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再考慮接受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的治療策略。這種策略,源自于大約20年前開顱確實有較大生命危險的狀況,那時開顱術在肉眼下進行,難以保證手術的高安全性。但是現在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十分成熟的階段,目前在高級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專家手下,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已經變成了一種十分安全的手術,幾乎沒有發生死亡及并發癥的情況。每一個口服藥物無效的三叉神經痛患者,應該首先選擇現代的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而不是封閉治療的治療策略,原因如下:
1、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是三叉神經痛最好的極高治愈率的治療方法,一方面因為這是唯一根除病因的治療方法,能夠保證持久的治愈性療效,另一方面因為沒有術后面部感覺消失或感覺異常的并發癥。
2、三叉神經節封閉術和三叉神經顱外部分切除或毀損術,都是三叉神經的“破壞術”,具有患者難以接受的嚴重面部感覺消失或感覺異常的并發癥的缺點,還有90%左右復發率的缺點,因此不適合廣大可以接受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的患者。在商業社會高度發達的現在,要特別注意不同水平治療醫生的“商業態度”:只會中醫和針灸的醫生,只說自己治療方法療效好;西醫內科醫生只說藥物治療有效;只會三叉神經封閉或局部切除術但不會開顱的醫生,只說封閉治療好而千方百計地說開顱術“不好”“有危險”,以求留住患者。
3、選擇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先于三叉神經節封閉術和三叉神經顱外部分切除或毀損術的原因:不少三叉神經痛患者,因為首先選擇了三叉神經節封閉術和三叉神經顱外部分切除或毀損術的治療而得到了一段時間的療效,但是在復發時因為年齡的增高而發生了心血管和糖尿病等多種老年病。因為三叉神經節封閉術后復發具有再次手術極高的無效或失敗率的特點,所以患者在老年面臨著極大痛苦難以解決的局面。如果在能夠承受三叉神經微血管減壓術的比較年輕的年齡接受了根除病因的手術,將可以極高比率地“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