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到美國教書的時候,常在辦公大樓的走廊跑,曾被一個同事責怪。我當時問他:“我又沒有撞到你,怎么會影響你?跑,是我的自由。”那同事卻板著臉說:“你跑,讓我以為失火了,心不安,所以你的自由影響到我的自由。”
在中國人的喪禮上,可以呼天搶地,甚至不哭的要被認為不孝和無情。可是在西方人的喪禮上,親屬能不落淚,卻會被贊賞,認為那是有自制力的表現(xiàn)。因為喪親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你大聲哭喊,使別人不知所措,就是失禮。
“笑”也一樣,你幾曾在高級西餐廳見到人們拉開嗓門大笑?就算有太好笑的事也得壓低聲音,因為如果大笑,會打擾到別人。那也是失禮。
所以自由有個必要條件,就是不能影響到別人自由。自由的基礎(chǔ)是自制和守法。
前兩天我太太說:“你知道某某小提琴家,雖然是朱麗葉音樂學院研修班畢業(yè),卻沒能進得了大學部嗎?”
“拉得那么好,為什么朱麗葉音樂學院不收?”我不解地問。
“因為他在研修班的樂團里,太愛表現(xiàn)他自己,常不聽指揮的。”
“可是他是位天才啊!”
“天才又如何!天才不尊重團體,就讓人看不起。”
這也使我記起女兒學溜冰時,有一次參加比賽,其中一個孩子溜得最好卻沒得名次。原因竟是比賽規(guī)定不準把任何東西扔在地上,那孩子卻在比賽結(jié)束時,得意地把手上的小花環(huán)拋向空中。
“這有那么了不得嗎?她溜得太好了啊!”
“太好卻不守法,就不是太好。”裁判說。
許多年輕人認為“酷”是“只要我高興,有什么不可以”,豈知這種“酷”不但傷害了自己,影響了別人,也造成許多危險。
我非常欣賞著名導演李安的一段話:
“拍國片像做皇帝,大家聽令于我;拍西片像當總統(tǒng),要出去取悅每個人。”李安這么說,是因為拍國片時,導演最大,愛怎么干就怎么干;拍西片的時候總得跟制作人、演員、攝影和片廠溝通,他雖有導演的自由,卻要尊重每個人的意見。
看完這段話,今天如果你問我什么是“酷”,我要說:
“酷”不是做皇帝,是當總統(tǒng);“酷”是不失規(guī)矩的自我發(fā)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