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就像無聲的殺手,初期往往沒癥狀,等一旦有了癥狀,往往就是中晚期。因此,治療腫瘤的關鍵在于早發現。如何及早對腫瘤做出正確診斷呢?大同瑞慈康復醫院影像中心主任苗來生指出,傳統的影像檢查手段對非常微小的腫瘤病灶或者還沒形成病灶的腫瘤細胞束手無策,而PET-CT卻能在病灶形成前的代謝異常階段發現腫瘤病變,使多數腫瘤的發現時間比傳統影像檢查提早,有助于指導醫生將腫瘤扼殺在萌芽期。
PET-CT能夠提早發現腫瘤病變
PET-CT與CT和PET相比有很大優勢。CT是解剖結構影像,能清晰顯示人體各組織的解剖結構,但無法診斷還未形成病灶的腫瘤細胞;PET是功能代謝影像,能敏感地發現代謝異常的腫瘤細胞,但不顯示正常組織,無法看清腫瘤具體在哪里;PET-CT可同時獲得全身的這兩種影像并把它們疊加,從而輕易發現腫瘤細胞的精確位置和范圍。
在介紹PET-CT時,苗來生通過一個病例的描述,讓這臺儀器的作用更加通俗易懂。
75歲的王某因無明顯誘因出現右面部、右頸部等多處淋巴結腫大,渾身乏力,腫大淋巴結處并伴有疼痛,輾轉多家醫院治療,療效均不理想。近日,王某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來到大同瑞慈康復醫院就診。接診的苗來生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后,經過PET-CT精準定位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王某為惡性淋巴瘤伴多發部位廣泛浸潤,且分期晚,病情重。多學科專家隨即針對患者病情展開討論,制定出標準化的治療方案。
“傳統的X線平片、超聲、CT和MR檢查方法,大多在疾病發生到‘形態改變’這一階段才能發現病變,因此不能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苗來生介紹,每種疾病都會經歷從基因突變到代謝異常再到形態改變的發展過程,PET-CT能更準確地反映人體正常或異常的生理代謝活動,簡單地說,就是能夠提早發現患者是否存在腫瘤病變,從而增加了治療方案的合理性。
PET-CT對鑒別腫瘤性質很在行
苗來生介紹,很多人對PET-CT并不熟悉,甚至會“談核色變”,擔心PET-CT用的放射性藥物輻射強,對人體有副作用。苗來生解釋,PET-CT雖然是兩種放射型設備的結合,但PET-CT中使用的CT為低劑量CT,同時PET藥物為符合人體生理的短半衰期藥物,因此,做一次PET-CT所受到的輻射,不高于一次增強胸部CT。
“很多患者是在抽血檢查時發現體內腫瘤標志物含量提高,但此時患者身體沒有任何癥狀,醫生也不能確定腫瘤的位置,如果沒有PET-CT,患者就要用排除法,通過胃腸鏡、胸部CT等一項一項查找腫瘤。”苗來生說,而應用PET-CT雖然單筆檢查費用相對較高,但提升了治療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讓患者不用在多個科室逐項檢查,為患者節約不必要的檢查費用,更重要的是從病魔手中搶到了時間。
苗來生說,還有一部分患者是已經確診患有腫瘤,通過PET-CT尋找腫瘤原發灶和轉移灶,對腫瘤進行分期。要判斷患者體內的腫瘤是否是惡性的,有時候需要做穿刺活檢。雖然傳統CT和核磁能夠顯示病灶,卻無法保證穿刺位置就是腫瘤的活躍區,穿刺到腫瘤壞死位置就無法進行準確的病理診斷,而通過PET-CT能夠保證“一刺即準”。在腫瘤治療過程中,PET已經能夠明確顯示腫瘤細胞的活躍性是否降低,從而幫助醫生判斷患者是否對正在使用的對抗腫瘤藥物敏感,從而指導臨床醫師選擇有效的抗腫瘤方法,還可以為放療提供精確的生物靶區定位。
心血管病、防癌體檢都能做PET-CT
苗來生介紹,除了腫瘤檢查外,PET-CT還適合心血管疾病、神經疾病的檢查和療效評估。目前,PET-CT心肌顯像是判斷心肌梗死后受累心肌是否存活的“金標準”,為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提供客觀依據。對心肌缺血患者來說,若缺血的心肌已死亡,做心臟血管搭橋手術就沒太大意義。
PET-CT還可用于健康人群的防癌體檢。目前,常規體檢很難發現癌癥患者的最初癥狀,等癥狀明顯時,往往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PET-CT可以及早發現癌前疾病和腫瘤細胞,進而提高腫瘤的治愈率。
苗來生說:“40~50歲是腫瘤的高發年齡,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如果有腫瘤家族史,或經常接觸有毒化學物質,或患有較大可能發展、轉變成癌癥的疾病和病變,如黏膜白斑病、子宮頸糜爛、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纖維腺瘤、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潰瘍、胃大部切除術后的殘胃、皮膚慢性潰瘍、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所致的結節性肝硬化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定期做防癌體檢,以及早發現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