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張先生在公園鍛煉身體時,突然感覺腳下有踩棉花的感覺。之后,開車途中,他突然發現公路上的行車線總是兩條,腦袋向一側偏時就又變成了一條……聯想到近期出現的問題,家人陪他上醫院眼科進行檢查,會診后得出結論——視網膜黃斑病變。醫生建議用進口的藥物進行眶內注射治療,治療持續了十多天,花費了上千元的藥費后,發現視網膜黃斑病變不但沒有好轉,而且還出現了一側眼睛的視神經萎縮。后張先生再次進行腦部檢查,被診斷患上了“巨大侵襲性垂體腺瘤”。手術實施后,視力又恢復到以前的正常狀態。
據現代醫院特聘腦科專家李小勇博士介紹,“眼是腦的延續,眶是顱的延伸”,中樞神經系統超過40%的纖維參與視覺形成,視覺傳入神經通路從視盤開始直達枕葉視覺中樞區,貫穿顱腦全程。視力下降的原因遠比人們預想的要復雜得多。從醫學的視角看,我們的眼球,僅僅是一對光學感受器,被注視的物體成像,并且最后形成視覺,都是在大腦皮層。所以,視力下降不僅可能是因為患了眼科疾病,還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一種表現。
據統計,顱內鞍區腫瘤中有41%的患者首發癥狀是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常常被誤診為青光眼、原發性視神經萎縮、球后視神經炎、視網膜炎、屈光不正等。而且往往早期應用激素治療會有一定療效,因而更給人以假象。非眼科疾病引起的視力下降,則經常伴有顱腦原發疾病的癥狀,比如頭痛、頭暈、視物重影、月經不調、陽痿、兒童生長發育遲緩、多飲多尿、嗅覺異常、一側耳鳴耳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