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北京神經外科名醫、二輕醫院特聘首席專家李小勇博士
主持人語:說起李小勇,讀者都不會陌生。這位醫學博士不但是原天壇醫院名醫、神經外科名家,而且是王忠誠院士的學生、留美三年的“海歸派”,享譽醫學界20多年。2009年,李小勇博士的導師王忠誠榮膺國家“最高科技獎”;而李小勇本人則以創“半腦人的奇跡”做客CCTV《百科探秘》,引起國內廣泛關注;師徒二人可謂各放異彩、殊途同歸。
讓大同人感到幸運的是,李小勇博士藝高不忘家鄉父老,2008年底受聘大同大同市現代醫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特聘神經外科首席專家,引進了腦垂體瘤、頑固性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的顯微手術根治新技術和顱腦、脊髓腫瘤的顯微切除新手術,并聯合成立了微創腦科中心,解決百姓看腦病遠走他鄉之苦。一時間,周邊百姓更是奔走相告。
最近,從現代醫院、二輕醫院傳來的一連串好消息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李小勇博士運用嫻熟的顯微神經外科技術,在脊髓脊柱疾病的手術治療上更是屢創奇跡。椎管內腫瘤、脊髓綜合征、椎管狹窄、腰、頸椎病等通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填補了大同市多項空白。更可喜的是,由他參與創建的大同現代腦科醫院正在走向百姓身邊。
就神經外科脊髓脊柱病的手術治療,我們專程走訪了李博士。
喜報頻傳 屢創“神外”奇跡
在見到李小勇博士前,我們查閱了他在二輕醫院近期的手術資料,病歷厚如小山,患者的癥狀更是千奇百怪。這些疑難的脊髓脊柱病,從前只能到北京等地的大醫院求治,但現在,李小勇來到了這些患者的身邊。
——這是一位椎管內脂肪瘤兒童患者,一個年僅六歲的男孩,家住廣靈。患者癥狀十分典型:內翻足、行走時腳后跟不能落地,走路不穩,大便失禁,常尿褲子;腰背部長有一個略微突起的硬結,動一下都會刺骨疼痛,連睡覺都不能平躺。為了治病,孩子家長四處求醫,光尿床的藥就吃了幾千塊錢。2009年2月21日入住二輕醫院,經李小勇手術,一個月后走路幾乎恢復正常,大小便基本改善,睡覺也能平躺了。與此相鄰的另一個小患者只有3歲,癥狀類似,患病后一直無法行走,治療后已能完全獨立行走。
——這是一位13歲的女患者,長得很秀氣,身材修長,但從小患病,臀部右側有一直徑25厘米的大包,腰背部毛發較多;因為害羞,需用手捂著臀部走路,還常常尿褲子,嚇得孩子總覺沒臉見人。患者2009年1月17入住二輕醫院,診斷為顯性脊椎裂脊膜膨出和脊髓栓系,采用國際最新式微創手術技術治療之后,大小便失禁基本改善,腰臀部也恢復了青春少女的美觀。
——這是一位腰椎管狹窄的患者,癥狀表現為“神經間歇性跛行癥”,腰椎持續疼痛。病人的痛苦持久而不能緩解、十分難忍,嚴重影響到睡眠,因而心理的傷害也很大。患者在數年之內通過理療、按摩、針灸、吃中藥等治療,癥狀毫無改善,甚至吃大量止痛藥都無濟于事。2009年3月8日在二輕醫院行腰椎管減壓術后,疼痛消失,走路恢復正常。
——這是一位50歲的男性患者,患有脊髓型頸椎病,走路不穩且有如踩棉花,雙下肢發冷、無力,生活不能自理。2009年3月15日經李小勇博士施以頸前入路椎間盤切除固定融合術,術后第二天發冷感消失,下肢力量明顯增強,恢復了自理能力。
——這是一位63歲的女患者,患有脊髓神經根型頸椎病,走路打晃,雙下肢無力,需要人扶持或者扶著墻行走,左手蜷曲,不能伸直。2009年4月25日,經李小勇精妙的顯微外科式頸前入路間盤切除融合手術,一切癥狀消失。國內脊柱骨科醫生往往認為頸椎病是脊柱骨科最危險的手術,但李小勇博士認為利用顯微手術技術卻十分安全,比起一般日常的顱內顯微神經外科手術卻是容易得多的手術,幾乎沒有誤傷頸段脊髓的可能性。
患者親歷 見證“顯微”成果
這一天,病房里住著兩位剛剛手術不久的椎管內腫瘤患者。李小勇博士說,這種手術是神經外科的經典擅長的項目。看起來確實如此,這兩位患者表現出的健康和樂觀讓人驚奇。在她們的講述中,筆者再次感受了神經外科手術的奧秘和神奇。
她是一位37歲的女性患者,神經影像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管內外和脊髓硬膜內外生長的一個啞鈴型腫瘤。最初在大同一著名醫院就診,又在一個周末來到了二輕醫院找李博士,得知手術包括三個主要步驟:先切除直接壓迫椎管內和脊膜內的腫瘤部分,然后再切除脊膜外和椎管外的腫瘤部分。因為切除椎管外腫瘤部分時必須切除一個頸椎的小關節,破壞了頸椎的穩定性,因此最后還需要進行后路的頸椎固定融合術。因為手術必須這些環節,所以手術難度較大,治療的費用也較高。患者一方面懷著尋找更好醫生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想驗證李博士說法的真偽,轉而到了北京幾家大醫院。在北京一家脊柱骨科十分著名的醫院看病后被推到了天壇醫院,前者給她的答復是只能切除椎管外的腫瘤部分并進行脊柱的固定術,但對硬脊膜內的腫瘤部分沒有安全切除的技術。在北京天壇醫院看病后得到的答復是:可以實施安全切除椎管內和脊膜內腫瘤部分的手術,但是在切除椎管外腫瘤部分的時候因為有損傷到頸椎橫突孔內走行的椎動脈而具有生命危險,所以可能完不成這部分腫瘤的完全切除術,當然免不了頸椎固定術,不僅手術費用比李博士所說得高兩倍(即多達8萬余元)之外,還需要等兩個月才能住進醫院。
在權衡利弊之后,又考慮北京與二輕醫院手術后農合報銷比例的巨大差別,患者最后決定選擇回大同找李博士進行手術。手術異常成功,腫瘤完全切除,但是術后發生了腦脊液漏,刀口膨起,這是脊柱骨科最懼怕的并發癥,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有生命的危險。李博士十余年間對腦脊液的循環和腦脊液的感染進行過極其深入的研究,具有國際和國內領先水平,采取兩周的獨特措施預防腦脊液不會感染的前提下又進行了腦脊液漏口的修補術,很快患者痊愈出院。在保證內置頸椎固定裝置不被感染的條件下,再打開原切口進行腦脊液漏口修補術,這一技術的開創,又可謂創造了一項新的成果。
另一位姓李的女性患者,57歲,家住白馬城,今年4月初做核磁時發現頸段椎管內腫瘤。在此之前,李女士長達兩年膝部發軟,走路須拖著走,后來癥狀上竄到大腿和腰部,之后癥狀又上升到雙上肢,身體發軟,走路發顫。患者曾在白馬城一診所吃過半年中藥,后來到天壇醫院求治時聽說了李小勇,得知李博士周六日在二輕醫院坐診,便趕回大同治療。李博士從她頸段椎管內取出2.5厘米長的一塊瘤體。李女士說,手術后“刀口一下都沒疼”。術后第二天,她就可以活動自如了,三天后便可自行走路上廁所了。
二輕醫院的骨科內,也住著一位李博士手術過的年輕男患者。他28歲,因腰椎體創傷性壓縮骨折伴椎管狹窄住院。國內創傷脊柱骨科現在常規的治療方法,是進行脊椎后路固定和椎管減壓術,過去長期平臥硬板床的治療方法僅適用于少見的經濟十分困難的患者。李博士同樣具有這種手術的技術,而且在椎管減壓手術步驟中經驗十分豐富,因為這是他日常進行椎管內腫瘤過程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技術。患者在李博士手術后,很快消除了腰背活動時的疼痛,早期下地進行步行鍛煉,恢復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這些手術,很多都是大同市首例。了解情況之后,我們見到了剛剛走下手術臺的李小勇博士。
脊髓脊柱,為何求治于神經外科?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脊髓脊柱的手術只能由骨科來完成,但在市二輕醫院的隨意一撇,卻感到事實也許不是這么一回事。帶著疑問,我們與李小勇博士進行了一席交談。
問:在很多人看來,脊髓脊柱的手術應該是屬于骨科的,你為什么說它也是神經外科的一個強項呢?
李:很多人對“腦科”和“神經外科”這兩個概念搞不清楚,總以為腦科就是神經外科,就是只做腦部的手術。其實,“腦科”是中國醫學界起的名字,國外都是稱“神經外科”。因為腦和脊髓都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腦和脊髓脊柱應該屬于神經外科的兩大專長。我在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脊髓組(神外三)有連續工作4年多時間的經歷,每天進行的多是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以及椎管內脊髓外和脊髓內腫瘤切除術,積累了1000余例的手術經驗,然后于2000年到2003年期間在美國的學習中又發現,國外有2/3的神經外科大夫一直在做著我們所謂的“脊柱骨科”的工作。可見脊髓脊柱疾病,是神經外科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脊髓脊柱的手術,在國內以前是骨科做得較多,也是二輕醫院骨科的長項。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開始做這個手術,因為神經外科相比起來更能避免風險,有更大優勢。因此我們在二輕醫院也開展了這項技術。
問:這里面有什么歷史方面的原因呢?
李:在上世紀70-80年代,神經外科主要仍在肉眼直視下手術,手術風險大,并發癥多,死亡率高,神經外科醫生也很少。近年來,隨著顯微鏡下手術經驗的積累、新技術的涌現,也使神經外科醫生進入了一個知識暴長的時代。但是神經外科手術比其它科的手術要求要高很多,可以講,培養一個神經外科醫生的周期和難度比培養一個非神經外科醫生要大得很多。由于培養周期長和難度大,神經外科醫生的需求缺口大。基于上述原因,我國神經外科醫生一直在忙于腦外傷、腦腫瘤、腦血管病等的治療。當然,近幾年有所改觀。
問:那么,神經外科醫生做脊柱脊髓方面的工作有什么優勢呢?
李:我2000年到美國Rhoton教授的實驗室,用三年半時間認真地考察了這個問題,發現在美國和歐州,脊柱脊髓外科大都包括在神經外科的范圍內,由神經外科醫生負責。實際上,脊柱脊髓病最根本的是因為椎骨病變導致了脊髓或椎管內軟組織病變,從而影響了脊髓的神經組織,所有癥狀都是脊髓神經受壓迫影響而產生的。治療的根本就是解除脊髓壓迫保護神經的問題,疾病的不良后果或嚴重手術并發癥——癱瘓,也是脊髓神經損害后的結果。
相比起來,神經外科醫生做脊柱脊髓的工作,可能還有更明顯的技術優勢。他們有顱腦手術顯微外科技術方面的豐富經驗,習慣于精細操作,對脊髓神經保護的操作更為精準而安全。脊髓損害的預防、治療和康復與腦損害的規律基本類似,神經外科醫生在腦和脊髓神經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理論和經驗更為深入細膩。英文的“Spine”,在國內翻譯成“脊椎”,其實它同時包含著脊椎骨和脊髓的兩個概念。過去國內往往是骨科只對脊椎骨感興趣,神經外科只對脊髓感興趣,其實這兩者應該統一起來。這也是我在大同現代醫療集團開發并推廣這一新技術的初衷。
問:人們在習慣上,頸椎腰椎病總是找骨科,但我們在你的手術病例中看到了很多這樣的病例?
李: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壓力的增大,頸椎腰椎病發病率很高,而且很多病人也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方法。其實,最近五六年來,隨著顯微技術的提高,神經外科對頸椎腰椎病的治療已經有了很大突破。由于神經外科的優勢,在國際學術界,有關頸椎病的大量文獻往往出自于神經外科領域,很多頸椎腰椎病的新技術也都是由神經外科醫生創造的。
問:我注意到你很多次提到“顯微技術”?
李:這也是我們極力推廣的一項技術。在七八十年代,腦部手術還是用肉眼來做,腦科的死亡率高達40%-50%,現在已經降低到1-5%,這就是顯微技術的作用。現在,大同地區顯微技術開展得還很少,很多醫院都沒有這項技術,即使有顯微鏡也沒有人會操作。培養一個顯微神經外科醫生真的是太難了。
問:那顯微技術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李:安全、高效、高質、恢復快、損傷小、手術并發癥更小更輕。因為對顯微手術的解剖和深入研究,替代了肉眼下的解剖知識,能避免細微神經的損傷,醫生的手術策略和計劃性也更準確。但這項技術必須通過長期訓練,才能準確掌握,從而在顯微鏡直接觀察下,替代骨科醫生僅憑手感“盲”操作的經驗性技術,安全保護微小重要的血管和重要神經,消除誤傷的機會。將顯微手術技術利用到腰椎和頸椎,進行顯微間盤切除術和國內脊柱骨科醫生認為最難和最危險的頸前入路的間盤切除融合術,在一個能勝任脊髓脊柱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看來,手術風險微乎其微,因為手術的操作失誤借此已經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顯微技術,開創腦科未來
在采訪中,筆者得知了另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李小勇博士以首席專家的身份積極參與大同現代腦科醫院的創辦,與大同現代醫療集團總院長侯澤強強聯合,吸引社會各界人才,為大同創辦了第一家專科、專門、專業的腦科醫院。李小勇博士是大同人,這些年,他從北京到美國,從天壇醫院到清華大學附屬醫院,心中始終凝結著對家鄉人民的深厚感情。
問: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講,您是如何想到回家鄉參與創辦腦科醫院的?
李:我在北京行醫20多年,經常給大同人做手術,也了解了他們的酸甜苦辣。要是家鄉的條件好了,大家就不用背井離鄉,車馬勞頓,甚至還避免了在北京也常躲不開的上當受騙了。我就想為大同醫療拾遺補缺,讓大家看病不再難。現代腦科醫院離開診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已經在二輕醫院引進并開創了很多原來大同沒有的技術,比如頑固性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微小血管減壓術、腦垂體瘤的微創切除術、腦干腫物的切除、顯微鏡下的頸椎前入路椎間盤融合切除術、脊椎管減壓術、椎管內脊髓外和脊髓內腫瘤切除術、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手術、脊髓低位與栓系綜合癥的松解術、脊膜或脊膜脊髓膨出的修補術,等等,都是填補空白性的技術。另外,大同有著優秀的基層神經外科人才,經常和我合作的王衛華就是大同現代醫療集團的腦科青年學科帶頭人,很有獨創精神,在腦內出血的微創手術治療方面積累了國內最好級別的經驗。我相信只要社會關注、大家積極參與,把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引進來,腦科醫院一定能辦好。我希望能引進更多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
問:就神經外科脊髓脊柱病的治療,現在國內外有哪些新的趨勢呢?
李:這幾年,由于神經外科在顯微手術方面發展較快,前沿研究也多,所以對保護脊髓的技術也大大提高了。在整個世界范圍,神經外科對頸椎、腰椎的治療也有很多突破。
問:作為一個神外專家,那您在這方面對自己有哪些希望呢?
李:最近我和我的導師,王忠誠院士交流過。他說,原來我們神經外科的醫生很少,光做腦部手術也忙不過來,現在國家發展了,醫生也多了,我們也要積極投入到頸、腰椎病方面。在這方面積極努力,多向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學習國內骨科的長處,將自身的優勢和骨科的長處結合起來,努力更好地為患者解除病痛。 |